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測試的結構和工藝優勢
點擊次數:1315 更新時間:2018-01-19
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測試的結構
典型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包括納米多孔Ti02半導體薄膜、透明導電玻璃、染料光敏化劑、空穴傳輸介質和對電極。
多孔納米TiO2薄膜是電池的光陽極,其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太陽能電池的效率。這種薄膜一般是用TiO2納晶微粒涂覆在導電玻璃表面,在高溫條件下燒結而形成多孔電極。
透明導電玻璃一般為ITO玻璃或TCO玻璃等,它起著傳輸和收集電子的作用。
染料光敏化劑是吸附在多孔電極表面的,要求具有很寬的可見光譜吸收及具有長期的穩定性。
空穴傳輸介質主要起氧化還原作用和電子傳輸作用。各種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區別也是在于空穴傳輸介質的不同。
對電極一般使用鉑電極或具有單電子層的鉑電極,主要用于收集電子。
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測試工藝優勢
傳統的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和載流子的傳輸是由同種物質來完成的,為了防止電子與空穴的重新復合,所用的材料必須具有很高純度,并且沒有結構缺陷,因此對半導體的工藝要求很高,導致成本難以降低。而染料敏化的光電化學電池僅在一個帶上產生載流子,即陽極發生光敏化后,電子注入納米Ti02導帶,而空穴仍留在表面的染料上。因此,電荷的重新復合受到限制,從而可以使用多晶的及純度不高的材料,工藝較為簡單,成本也大為降低。